“華為造車”有多香?
華為一直以來都宣稱,“不造車,為車企造好車”。
自2019年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來,不少二三線傳統車企、一線豪華品牌還有造車新勢力,紛紛與華為合作立項。
目前,華為參與的造車品牌中,問界M5和極狐阿爾法華為HI版已經上市。此前,余承東接受采訪時表示,2022年華為將挑戰年銷量30萬輛汽車的銷售目標,合作車企一年的銷售額將達到1000億元。當然,余承東對于該目標已經表示無法完成,但是足以見得對問界M5的厚望。數據顯示,2022年1-4月賽力斯累計銷量為8483輛,同比增長1211.13%。
01 華為 x 賽力斯
2021年4月的上海車展,華為把華為賽力斯智選SF5搬上展臺。
就讓“賽力斯”這個新能源品牌名聲大噪。甚至帶動了其母公司小康股份的股票猛漲,一度達到歷史最高位。
然而,搭上了華為的賽力斯智選SF5,在迎來高光之后表現平平,2021全年僅賣出8169輛。顯然,消費者對智選SF5的熱情不如預期。
緊接著,“覺得還能做得更好”的華為,用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工業設計、軟件開發、用戶體驗等團隊,再度與賽力斯深入合作。
于是,首款搭載鴻蒙OS座艙的高端車型問界M5得以面市。
02 華為 x 北汽極狐
同期,被譽為“智能駕駛第一車”的極狐阿爾法S HI版也亮相了上海車展。
據最新消息,在即將舉行的2022粵港澳車展上,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也將登陸深圳車展。
據余承東介紹,極狐阿爾法S·HI版占了三個“全球首款”:全球首款搭載“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全球首款支持城市道路高階智能駕駛的量產車、全球首款搭載華為智能座艙-鴻蒙車機OS的高端純電量產轎車。

5月21日,據財經網汽車報道,比亞迪高端品牌或在8月發布,新品牌或定名為“星際”,旗下首款車型將是一款類似奔馳G級,采用非承載式車身的高端越野SUV,2023年上半年上市,預計車型售價在50-80萬元之間。
據了解,比亞迪未來推出的高端品牌車型將采用華為MDC計算平臺,配備雙激光雷達,而首款高端越野 SUV 將配備輪邊電機,可通過輪胎的前后正反轉完成原地掉頭,并具備高性能的電機及不俗的加速能力。

不同于小米百億重資轉型智能電動汽車生產,華為進軍汽車市場是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參與和各大車企廠商的合作。
面對當前市場中不同的客戶需求,華為有針對性地提供了三種不同的合作模式:
華為智選模式:深度參與產品定義和整車設計以及渠道銷售,華為將從產品造型、內外設計及品牌營銷方面與車企形成合作。
Huawei Inside模式(簡稱HI模式):整合華為與車企的資源,雙方共同定義、聯合開發,整車開發制造由車企負責,并使用華為的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傳統零部件供應商模式:為車企客戶提供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化零部件。
據了解,華為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主要積累了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智能網聯、智能車云五大系統以及包括AR-HUD、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MDC在內的多種硬件。根據合作方式以及客戶需求的不同,華為將這些技術分門別類打包形成各類方案。
其中,華為智選模式的代表產品是賽力斯華為智選版SF5,相比于其他普通車型,華為智選版增加了華為Drive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HUAWEI HiCar互聯系統以及HUAWEI SOUND音響系統(不包括自動駕駛系統),主要提升了座艙的智能化水平。
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則是HI模式的產物,該產品擁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可支持高速、城區和泊車三大場景的輔助駕駛,以及座艙內的手機車機跨設備功能流轉、手勢控車、可見即可說、多音區語音識別等功能。
粉絲力挺華為,為情懷買單
在剛剛過去的4月,在銷量整體下跌的大環境下,由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打造的AITO問界M5銷量達到了3245輛,成績不俗。問界M5是AITO的首款車型,也是首款搭載HarmonyOS座艙的智能汽車,今年3月才開始量產交付。
不少車主直言就是沖著華為買車。
近幾個月有網友發現,一些車主將賽力斯華為智選SF5、AITO問界M5的尾標換成“HUAWEI”、“華為”、“HarmonyOS”,或是直接增加華為相關標志的做法流行開來。
有車主將這種做法稱為“注入靈魂”。在電商平臺上搜索“華為車標”,會發現多家店鋪為賽力斯SF5、AITO問界M5提供專用的改裝車標,價格在15元-135元不等。
(注:私自更換車標是違法行為,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登記地車輛管理所申請變更登記。)
AITO并非華為的“獨生子”,前有北汽的極狐阿爾法,后有長安的阿維塔。長安阿維塔可能是目前受益最多的企業。4月28日,阿維塔科技宣布其新一輪估值增長至62.6億元,實現了近7倍的高速增長,不過,華為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尚沒有數據支撐。
打鐵還需自身硬。當“華為靈魂”不再稀缺,也許只有產品力才是一個汽車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關于中工招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