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廣東智能制造強勁增長!美的、格力等企業凈利潤超百億
2021年,從需求端到供應端,從布局智能制造項目到輸出數字化經驗,廣東企業均有突出表現。
據統計,在廣東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中,過半企業凈利潤同比增幅超兩位數,四成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10%;而在72家廣東智能制造裝備相關企業中,有14家實現了利潤翻倍。
4家工業互聯網企業凈利潤過百億
作為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已成為主要工業國家搶占國際制造業競爭的制高點。
近年來,廣東高度建設工業互聯網建設,制定了《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華為、富士康、樹根互聯、騰訊等企業成為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
在廣東27家工業互聯網相關上市企業中,2021年營收超100億元的有5家,超10億元的有20家;凈利潤超100億元的有4家,超10億元的有13家,25家企業實現盈利。
2021年凈利潤躋身百萬梯隊的4家企業分別為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工業富聯和TCL科技。由此可見,由傳統大型工業企業自身孵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具有較強競爭力。
美的工業互聯網已升級為2.0架構的“美擎”平臺,為超過40個細分行業的300家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其數字化創新業務全年收入為83億元,同比增長51%;TCL實業旗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格創東智,聚焦賦能3C電子、泛半導體、新能源等三大產業鏈企業客戶數字化轉型升級,2021年格創東智實現營業收入7.4億元,同比增長約40%。格力電器也提出開發公司新一代工業互聯平臺及業務管控應用軟件。
有工業互聯網平臺第一股之稱的工業富聯,2021年工業互聯網板塊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6.92%至16.85億元,毛利率增至43.87%,為公司主營業務中增速最快的板塊。截至2021年底,工業富聯助力打造的世界級“燈塔工廠”增至5家,已在超過50家重要客戶落地了工業互聯網服務。
四成工業互聯網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10%
2021年,廣東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14家凈利潤同比增幅超兩位數,7家實現了利潤翻倍,相當于每4家工業互聯網上市企業就有一家利潤翻倍,為國民技術(3392.95%)、TCL科技(195.33%)、宜通世紀(182.23%)、創世紀(171.21%)、英威騰(104.12%)、高新興(102.84%)、*ST日海(101.86%)。
來自東莞的創世紀專注于高端智能裝備和智能制造服務,2021年業績顯著受益于機床行業回暖。
公司在發展中“軟硬兼施”,致力于“一體化的高端智能裝備整體解決方案”能力建設,其“機床云”平臺已在第六代鉆攻機產品中應用推廣。
廣州的宜通世紀則開發出自有知識產權的物聯網設備管理平臺,在5G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網關硬件產品,以及在應用領域推出的智能縫紉機、智慧工地、智慧鋼鐵等標準化產品,進入商業部署階段。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行業應用不斷深化,圍繞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必不可少。廣東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的亮眼業績,也離不開高研發投入構筑的技術優勢。
2021年,在上述27家粵企中,美的集團和工業富聯的研發費用超過百億元,其中18家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速超兩位數。研發投入強度超過10%的有12家,占廣東工業互聯網上市公司的四成以上,高于同等研發投入強度水平企業在廣東上市公司中的占比(16.33%),中新賽克、任子行和天融信位居前三。
14家智能制造裝備企業利潤翻倍
粵企智能制造裝備供給能力的增強,能有效地支撐廣東制造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高端裝備制造也被列入廣東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同花順iFind國民經濟行業類的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個股為篩選標準,廣東擁有72家智能制造裝備相關上市企業。
根據這72家粵企發布的2021年年報,有63家企業去年實現盈利,44家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速為正,業績增長勢頭較為強勁。其中最能賺的設備制造上市企業前三名為邁瑞醫療(80.04億元)、明陽智能(29.59億元)和大族激光(20.80億元)。
上述設備制造企業也面向全國,加快布局智能制造項目。今年4月,作為國產醫療器械龍頭的邁瑞醫療還在安徽碭山建設碭山邁瑞醫療科技產業園,打造智能制造新地標,通過精密加工和常規加工為其他基地提供核心零部件,支持各類主營業務產品的裝配。明陽集團包頭新能源智能制造產業園正式開工。
此外,2021年有14家設備制造企業實現了利潤翻倍。其中快意電梯(317.16%)、開立醫療(634.43%)、科達制造(260.21%)凈利潤增速居于前三位。
近半專精特新企業利潤增速超10%
專精特新“小巨人”作為是中小企業群體中的先進代表,也是智能制造的領先梯隊。
目前,工信部已公示三批國家級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培育5批596家單項冠軍企業,帶動各地培育省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截至2022年1月,廣東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29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704家。
以同花順iFind的專精特新概念股為例,共有49家相關上市企業來自廣東,以申萬一級行業劃分,主要分布于電子、機械設備和基礎化工,絕大多數位于珠三角地區。
大多數的專精特新企業在業績絕對值上并不占優勢,但業績增長勢頭尤為明顯。2021年,廣東專精特新上市公司中有10家凈利潤增速超過100%,有24家增速超過10%。電力設備領域的德方納米(3392.96%)、電子領域的明微電子(195.33%)、惠倫晶體(182.23%)利潤增速居于前三位。
亮眼的業績增長,同樣離不開該類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的正向貢獻。2021年,有44家研發費用同比增長率為正,有19家研發投入強度超過10%。
來源:羊城晚報